×

孩子5岁不会用筷子,并不一定就是孤独症

优畅主题 新闻资讯 2022-09-26 15:28 28 0 条评论

  按照孤独症的症状和目前的研究,“5岁不会用筷子”算不上主要的预警症状。

  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其中对儿童孤独症有哪些预警症状予以明确,比如,5岁不会用筷子、4岁不会单脚站立、6岁不会奔跑是孤独症的预警信号之一。

  随后,舆论场便出现了“5岁不会用筷子吃饭可能是孤独症”的论调,误导了不少父母。因为,在当前,不会用筷子的5岁孩子显然数量不少。但如果仔细理解《规范》内容就会发现,“5岁不会用筷子”并非就是孤独症,而是要综合其他预警症状和诊断标准等多方面情况来判断。而且,对于孤独症,还需要从科学、文化和行为方式来理解。

  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使用筷子对中国人和中国孩子具有现实性和唯一性。因此,在中国,会不会用筷子成为大脑是否与行为协调的一种标志,也成为我们判断孤独症的一种预警标准。3岁以后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习使用筷子,既可练习手指的各种动作,又可促进大脑发育,还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而这也跟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发育情况直接相关。

  所以,把会不会用筷子作为判断孤独症的一种预警症状,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这也并不是说,“孩子5岁不会使用筷子”就是孤独症。因为,此次《规范》在5岁阶段列举了4项预警症状,包括不能简单叙说事情经过、不知道自己的性别、不会用筷子吃饭、不会单脚跳,需要满足所有4项症状才有可能是孤独症,而且需要去医院看专门的神经科医生才能确诊

  实际上,按照孤独症的症状和目前的研究,“5岁不会用筷子”也算不上主要的预警症状。从时间轴来看,该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发病,因此,4岁以后的确诊需要根据多种标准来判断。

  孤独症的主要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少而局限,有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可持续到成年。因此,在相关的筛查标准中,1-6岁儿童的大多数预警症状是交流、认知障碍,如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等。

  同时,临床上孤独症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的症状:社会互动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坚持同一性和强迫性行为、智力和认知障碍、感觉和动作障碍等。而“不会用筷子”只是“感觉和动作障碍”中的一种。只有在这几大类问题上出现异常,才能看作是预警症状,需要去医院进行确诊。

  因此,如果家里出现“5岁孩子不会用筷子”的现象,父母不必过于紧张,还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有必要才应去医院看医生。

  □张田勘(科普作者)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你可以扫描右边的二维码打赏,谢谢支持
联系优畅:uctheme#qq.com (#改为@)
微信订阅号:优畅主题(uctheme)
官网淘宝店:http://uctheme.taobao.com
版权声明:版权归 优畅主题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uctheme.com/news/4744.html
谢谢支付宝打赏
谢谢微信打赏

品牌创立:2012-11-18优畅主题

优畅主题成立于2012年11月18日,专业Wordpress导购主题开发商,拥有多年Wordpress主题设计经验,专门为淘宝客和导购客站长量身打造高端赚钱模板,我们注重细节,有着严谨的开发态度,一切从客户角度出发,如果你也喜欢 WordPress导购主题,欢迎和我们一起交流!


1 + 7 = ?

目前还没有评。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uctheme.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2917.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www/wwwroot/www.uctheme.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