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 患者

优畅主题 2023-01-07 20:00 52℃ 0 条
 0 

  1月7日电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消息,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日前发出《关于实施 “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   《通知》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所有收治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执行前期费用保障政策,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先行支付,中央财政按实际发生费用的…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3-01-05 19:39 52℃ 0 条
 0 

  作者:邹臻杰   抗病毒药物被认为是新冠救治“黄金72小时”中的关键“武器”。   “社区医院是新冠患者救治的第一道关口,只要用对了救治方案,我认为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在‘黄金72小时’内得到缓解,进而防止由轻症转向重症。”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日前在一场内部培训会上这样表示。   张文宏强调,在这宝贵的3天里,首先应该将新冠抗病毒小分子药物用下去,“当前,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床位周转一定是慢的,早期的轻症患者辗转于大医院排队、就诊、吊水,反而可能会延误、…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3-01-03 09:06 54℃ 0 条
 0 

  作者:南英   2022年12月29日,广州南站人头攒动。这天中午,郝建国肩上背着一个背包,手提一个装满了泡面的塑料袋,步履匆忙地在人群中穿梭,生怕赶不上回家的高铁。   “去年我是腊月二十九才回家的。但现在工厂已经没有什么订单了,所以只能提前回家。”郝建国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工厂里至少大约有80%的工友已经返回老家。”他来自江西一个偏远的山村,目前在广东肇庆的一家服装外贸工厂打工。   连日来,第一财经记者在广州南站接触了多位如郝建国这样的提…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3-01-03 07:19 34℃ 0 条
 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最新调查显示,英国人正在兴起自助医疗。因为约不上医生,近1/4的病人选择到药店或线上买药物来给自己治病,这种状况引发了专业人士的担忧。 据英国《卫报》1月2日报道,一项覆盖2061名英国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有16%的受访者因为难以预约到全科医生,而不得不“给自己看病”或找非专业人员进行治疗。该调查还发现,有11%的英国人不得不支付私人医疗的费用,这个调查结果与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致,即不少英国人只能请私人医生,这说明英国患者越来越难以获得国家…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9 15:37 59℃ 0 条
 0 

  (经济观察)不只是“灵魂砍价”,中国医药集采下一步应如何完善?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不只是“灵魂砍价”,中国医药集采下一步应如何完善?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集采的常态化推进,有效保障了患者用得起、用得上优质常用药,稳住了医疗安全的“基本盘”。与此同时,一些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也浮出水面,亟待在探索中进一步向前推进。   中新社日前举办“国是论坛:集采常态化与医疗高质量发展”内部研讨会。多位专家表示,集…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9 15:13 34℃ 0 条
 0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发明的一种只有硬币四分之一大小的设备可能会彻底改变Ⅰ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研究人员在2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将胰岛细胞和免疫疗法直接送入被称为NICHE的3D打印设备。该疗法在动物模型中恢复了正常的血糖水平,消除了Ⅰ型糖尿病症状超过150天,同时通过仅在移植的胰岛细胞所在位置使用免疫抑制药物避免了抗排斥治疗的严重副作用。   Ⅰ型糖尿病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破坏了胰腺中…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9 11:28 39℃ 0 条
 0 

  本报记者 任荃   近期,许多人都在囤药备战奥密克戎。有人因买不到药而焦虑,有人因逼近“决赛圈”而紧张,甚至有人开始提早吃药预防。在昨晚上海市卫健委、市科委、市健康促进委办公室主办的“新冠防疫大咖说”系列直播活动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肺病科主任张炜表示,所谓“上工治未病”,与其盲目囤药,不如多“囤”免疫力,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情志畅达”,这对每个人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这波疫情有新特点,分清“风寒”与“风热”很重要   从中医角度…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9 06:14 53℃ 0 条
 0 

从禁止互联网首诊到允许线上首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线看病” 网络问诊需求激增 能否安全有效引关注 近期,全国各地医疗机构采用线上问诊方式提供医疗服务的需求激增。据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目前多家医院的线上诊疗人数大幅增长,例如北京儿童医院互联网门诊单日最大接诊量达到2000人次。 那么,随着网络问诊需求激增,有哪些新规值得关注?如果网络问诊发生纠纷应该谁来负责?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让这项便民举措更加安心利民? 允许新冠首诊线上开方 “我在医院公众号上…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8 11:43 40℃ 0 条
 0 

  (记者 孙乐琪)近日,一些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眼部不适的患者到医院就诊。北京老年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赵慧英提醒,感染新冠病毒后要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免发生眼部感染。如果不适感持续存在,应及时就诊。   赵慧英介绍,结膜炎是新冠病毒感染后最常见的眼部表现。“目前认为结膜炎的发生可能与新冠病毒直接侵害结膜组织或者免疫系统攻击结膜组织有关。手眼接触可能会增加结膜炎的发生。”此外,浅层巩膜炎、新冠病毒激活炎症因子导致的三叉神经功能障碍…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8 09:56 32℃ 0 条
 0 

  多家医院表示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库存紧张,目前Paxlovid的生产情况如何?   12月27日,澎湃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辉瑞中国产品咨询热线,询问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的供应情况。辉瑞中国接线人员表示,公司没有停止供应,也没有出现断货情况。医院和网络平台库存紧张,或是由于最近确诊病人数较多,药物消耗量较大,此外医院会根据国家规定药物采购计划,也会对库存产生影响。   “如果没有货就再等等,厂家没有停止供应,(医院)可能会分批次进货…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8 06:16 45℃ 0 条
 0 

目前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逐渐康复,然而,不少人担心,如果新冠病毒的毒株不同,是否会再次感染。为此,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请他就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转阴后3—6个月内发生二次感染概率较低 “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主要与人体免疫水平、病毒株变异以及后期个人防护有关。”张伯礼说,相较于早期变异株,奥密克戎可能引发更多的突破性感染和重复感染。 不过张伯礼表示,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虽然尚未有大样本人群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感…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8 06:13 50℃ 0 条
 0 

“医院门急诊破200万”还是别大张旗鼓宣传为好 据《南方都市报》12月26日报道,近日,浙江台州某医院悬挂喜报庆祝急诊服务人次突破200万引网友质疑。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喜报本意是想突显医院接待能力的提升,但被曲解了意思。 当事方医院显然没有料到悬挂喜报会引发不良反响。因为在该医院看来,喜报本意是想向公众告知医院接待能力的提升,以为这没有什么不妥。然而,网友却对这则喜报有另一番解读。 究竟是网友误读了该医院的真实意图,还是医院这种做法触碰到网友的心理底线? 客观…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7 19:29 49℃ 0 条
 0 

12月27日电 据北京地坛医院官方微博消息,近日,网络上、朋友圈中流传“北京地坛医院封了”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北京地坛医院做出声明:此消息为不实信息。 目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作为北京市市级定点收治医院,北京地坛医院正常、有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收治任务,全力做好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请广大市民朋友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7 13:53 44℃ 0 条
 0 

  3类人群,即合并基础疾病者、新冠病情严重者、感染后曾出现心肺症状者,“阳康”后需要经过医生评估,才能进行运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吴梓锋、张灿城   近期媒体报道了几起新冠病毒感染者“阳康”后运动导致猝死的案例,网上也流传着“‘阳康’后运动容易患心肌炎”的说法。那么,到底“阳康”后多久可以运动?什么运动比较好?需要注意什么?……记者采访了首届“实力中青年医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李劼若。   网上流传着“阳康后恢复运动容易…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7 13:21 54℃ 0 条
 0 

上海12月27日电 (记者 陈静)近期,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激增,上海的医疗机构全院“一盘棋”、拆零应急药物、为“阳宝宝”设立有陪病房…… 不惧病毒侵袭,一线医护人员依旧全力护佑众生,想方设法应对“急、难、繁、险”的救治任务。 虽然,上海已成功将不少发热患者分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就诊,但是,记者27日走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下称:瑞金医院)时看到,这里的发热门诊依旧人头涌动。瑞金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李苹表示,现在全院“一盘棋”,不分内科、外科了。内科…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6 09:21 35℃ 0 条
 0 

  在购买防疫物资的过程中,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家用制氧有必要配备吗?有基础病的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可以在家吸氧呢?一起来听听医生的解答。   通常情况下,在呼吸科有两种疾病,医生可能会建议家属给患者买制氧机——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严重的间质性肺病。医生提醒,在不缺氧的情况下,吸氧其实没有太大的帮助。如果病人确实缺氧,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低,如果情况允许,应到医院就诊,而不是自己在家里吸氧缓解。   对于家里本就有制氧机的患者,在感染新…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5 21:22 48℃ 0 条
 0 

  中新网上海12月25日电 题:不是越痛病越重 上海重症医学专家科普“阳”了何时需就医   记者 郑莹莹   多地预计疫情高峰即将到来,目前“阳”了的患者症状不一,“刀片嗓”“水泥鼻”……是不是越痛表示症状越重?哪些人需要到医院就医?老年人如何做好感染高峰期的防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25日在上海科普大讲坛上向公众进行了相关科普解答:   问一:越痛就越重?   “阳”了之后需不需要去医院?钟鸣说,奥密克戎的毒力已经很弱,大多数人感染后都是轻症,…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3 03:44 51℃ 0 条
 0 

  本报讯(实习记者 何蕊)阳性后多长时间会产生抗体?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二次感染?新冠感染者症状缓解到什么程度可以复工?昨天,北京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心副主任王凌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阳康”复工应依据个人恢复情况而定,存在低热等心肌炎表现的患者切忌强行复工。   最近,有传言说新冠病毒阳性15天后才能产生抗体,在此期间不注意容易二次感染。对此,王凌航回应: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也没有自然感染过新冠病毒,人体内产生抗体大概需要10至14天。…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2 02:41 45℃ 0 条
 0 

  【国际战“疫”行动】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1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一组科学家表示,一些人在感染了新冠后未能恢复嗅觉的原因与嗅觉神经细胞持续受到免疫攻击以及相关细胞数量减少有关。这一发现21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以解答这个困扰数百万新冠感染者的棘手问题。   在关注嗅觉丧失的同时,这一发现也揭示了其他“长期新冠”症状的潜在原因,包括全身疲劳、呼吸急促和脑雾,这些症状可能由类似的生物机制引…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21 10:58 39℃ 0 条
 0 

为方便发热患者就医,缓解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压力。近日,广东、浙江等地将核酸采样点改造成“发热门诊”,为患者提供就近就医服务。 广东深圳:核酸采样舱改造成“发热门诊”最快5分钟完成诊疗配药 广东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安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门口,医生在为居民诊疗。停用的核酸采样舱经过改造后,已变身为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内配有电脑、医保刷卡机、制氧机、必备药品等,全科医生轮流坐诊,患者来到这里后,从接受诊疗、开方、缴费、配药全过程最快5分钟就可完成。 新安街道海裕社…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19 04:25 64℃ 0 条
 0 

  “阳了”吃多少药能康复?近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10位“阳康”,他们分别进行了现身说法。这10位新冠病毒感染者,有中青年,也有老人和孩子。从出现症状到恢复健康,布洛芬等退烧止痛类药物最多服用了3片,连花清瘟颗粒最多吃了9小包,没人能把整盒十几二十片的止痛退烧药吃完。   虽然采访对象不多,但涵盖了中青年、老人和儿童群体,颇具代表性。客观而言,尽管每位患者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在用药上,也要根据自身以及药物储备情况对症下药,但“阳康”们现身说法,在目前的形势下…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17 16:09 45℃ 0 条
 0 

  中新网厦门12月17日电 (杨伏山 石青青)早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在16日至18日于厦门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诊治研究新进展学习班上,与会医界专家在线上围绕肾脏病管理的前沿技术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本次学术峰会由厦门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厦门市血透质控中心、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承办。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任建林教授、…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16 11:39 47℃ 0 条
 0 

  “中医的核心是辨证施治,治疗疾病强调因人因时制宜,当前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病症转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中医在治疗新冠症候上也从以治疗湿邪症为主转变为治疗呼吸道为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素云表示。   12月14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中药协会共同策划的“中西融合大讲堂——新冠不过如此,让生活回归烟火气”直播访谈节目,特别邀请到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主任林江涛、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孙增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15 11:18 52℃ 0 条
 0 

  ◎本报记者 张佳星   “优先推荐序贯加强免疫、或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12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根据接种策略,目前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的或者紧急使用的13种疫苗,都可用于第二次加强免疫。   从预防的角度看,第二次加强免疫,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新冠疫苗接种的第四针,要如何接种才能更好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呢?从治疗的角度看,群众对新冠病毒感染后治疗药物的需求明显增长,产能…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14 21:27 42℃ 0 条
 0 

  中新网西安12月14日电 (阿琳娜 刘炳圻)14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外公布世界首创腹腔镜辅助全肝移植术的研究及应用过程。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腹腔镜外科迅猛发展。腹腔镜微创技术已经在胸腹部外科手术中常规开展,以其显著的微创、视野放大效应等优势,替代开腹手术,成为大部分外科手术首选技术。然而,腹腔镜微创器官移植技术发展却相对滞后,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供受体器官植入需要足够切口,术中暴露困难,血管、胆管等管道吻合技术难度大…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14 17:05 49℃ 0 条
 0 

  中新网上海12月14日电 (陈静陈霞琼肖鑫)房颤患者是脑梗的高危人群,比非房颤的同龄人,房颤患者发生脑梗的风险增加大幅增加。记者14日获悉,上海心内科专家率先使用Laager封堵器,为脑梗后的房颤患者成功开展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术,解除了再次脑卒中的后顾之忧。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陈维告诉记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新的介入治疗技术。与传统的口服抗凝药治疗相比,左心耳封堵术可显著降低…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14 16:45 78℃ 0 条
 0 

  罗志华   据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在线上咨询“发热”症状的问诊量增长212%。为此,多家互联网医药平台开设线上“发热门诊”。比如有平台升级“防疫关爱门诊”专区,推出“发热门诊”服务,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问诊咨询、开具药方、购买药品、用药指导等服务。有的平台不仅推出了“发热门诊”,还区分了“成人发热问诊”和“儿童发热问诊”。(12月13日《广州日报》)   平台推出线上“发热门诊”,可谓应时应景。这些日子,很多医院的发热门诊出现大排长龙现象,大量…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13 17:14 51℃ 0 条
 0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周晋安   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慢阻肺患者。如果老年慢阻肺患者在外出期间突然发病、同住家人是新冠阳性患者,应该怎么用药?在什么情况下就医?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冯定云。   外出期间呼吸困难怎么办?   老年慢阻肺患者倘若外出期间突然呼吸困难,如何安全用嘴吸入药物急救同时又降低暴露的风险?不少慢阻肺患者及其家属十分担忧。   冯定云副主任医师说:“在外出…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09 09:46 47℃ 0 条
 0 

  12月9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对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数据分析,美国今冬的医院病床使用率超过80%,达到新冠疫情以来新高。而且占用病床的不止是新冠患者,住院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也出现激增。   据报道,全美医院病床使用率超过80%,过去两周上升了8个百分点。自2020年年中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美国医院的病床占用率都超过70%。但只有在今年1月,也就是奥密克戎变种传播期间,病床占用率达到80%。   当前,美国正面临更广泛的呼吸道疾病季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阅读全文 >>
优畅主题 2022-12-06 14:33 42℃ 0 条
 0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卿立金 林晋海   最近,广州气温骤降,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多发季节。心脑血管病患者应该如何在冬季进行保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教授为读者支招。   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则增加2%   吴伟介绍,寒冷时人体通过收缩血管、减少散热来保暖,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耗氧量增加,心、脑、肾等脏器负担加大;另外冬天气候往往干燥,易导致患者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血流缓…

阅读全文 >>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uctheme.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1016.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www/wwwroot/www.uctheme.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